2025年5月16日,拱墅区盛于蓝运河名师工作室在杭州市蓓蕾幼儿园西塘河园区就“幼儿园项目化活动中教师的规划与管理”展开现场研修。

一、现场观摩:大班项目式区域的推进

活动中,工作室成员现场观摩了三个不同大班的项目活动:《各种各样的流动伞》、《木兰从军记》、《小蓓蕾带你游桥西直街》,真实感受和了解教师和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和探究发展,并通过不同项目比较,感受项目化学习的多样态呈现方式。

二、案例分享《小蓓蕾带你游桥西直街》

在40分钟的项目化游戏观摩互动后,孩子们和老师围坐在一起进行游戏后的分享和交流,工作室成员们和孩子们一样,在教室一角,围坐在一起展开现场的沉浸式研修。工作室学员戴纯馨是项目化活动《小蓓蕾带你游桥西直街》的执教教师,研修中,戴老师以真实的班级环境和游戏现场为载体,和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项目化活动中的完整过程,以及自己在项目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三、心田式教研:聚焦实践问题的解决策略

案例分享后,成员们围绕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漫谈讨论。并主要聚焦项目成果展如何突出多元路径和丰富载体?项目中的小组和集体活动如何综合运用?以及项目活动中的评价如何有机融合等问题展开策略梳理。

1.项目成果展如何突出多元路径和丰富载体?

研修中,有学员表示:今天看到有的班级在做舞台剧的表演,有的在制作一把伞,那么成果展的方式一个内容就好?还是应该更加多元?经过讨论,老师们达成共识:成果展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元的,绘本、图画、作品、视频、儿童剧等等,都可以在项目展中有机运用。如果是儿童剧这样的成果展,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内容,会涉及服装道具、台词、人员安排等等,那么一个方式就体现了多元,但如何是《桥西直街》这样的项目,只是制作一本游览册则可能单一了,需要有“小导游”明星片等多元方式。

2.项目中小组和集体如何综合运用?

需要教师对项目活动中儿童的个别化问题和集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分析和处理,可借助项目日程表、里程碑事件等和幼儿一起讨论,明确问题解决的核心。

3.项目活动中的评价如何有机融合?

围绕如何通过评价来支持和促进儿童项目化活动的开展,学员们讨论激烈。并针对《小蓓蕾游桥西直街》给出意见和建议。如让小导游去收集不同游客的游览体验、在班级设置游客评价表,让每次活动都有真实的评价支持。每个游戏小组,如导游组、游览册组、明星片组可以在每次活动中召开小组会议,及时分享交流、记录当天的游戏体验和问题等等。

通过这样的现场研修,学员们不仅真实体验和感受了项目化学习的规划和管理过程,同时也在围绕同一话题的实践讨论中对幼儿园项目化活动中教师的设计规划与管理有了初步的体验的思考,后续,我们将继续围绕项目化活动展开进一步探索。